10月23日晚七点到十点,蔡军教授指导的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刑法中的轻罪治理问题,学生们围绕轻罪的定义、治理策略以及相关程序制度展开了深入讨论。报告会由蔡军老师主持并为学生们回答疑难问题,参与的学生包括可欣雨、高相伟、熊昌龙、郭伊、杜冰雪、段园园、王永宜、张陶陶。
首先,可欣雨同学简要介绍了我国关于轻罪定义的争议,指出现行轻罪治理在正面和负面效应上的复杂性。她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消除犯罪附随后果、推行前科消灭制度以及加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衔接来化解治理中的难题。接着,高相伟同学围绕刑法观,分析了增设轻罪的利与弊。他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增设轻罪实现更有效的刑罚。他提醒,对于此前刑法刻意宽宥的行为,应保持审慎态度,避免过度严惩。
熊昌龙同学的发言聚焦于程序法,尤其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轻罪治理的促进作用。他比较了修复型条件和矫治型条件的优劣,提出设置修复型条件为前置、矫治型条件为核心的建议,以提升轻罪案件处理的效果。郭伊同学则从出罪结构体系切入,探讨了轻罪案件中实体和程序出罪的路径及困境。她提出了完善程序出罪机制的具体建议,认为这对提升轻罪治理的公正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杜冰雪同学通过对清代刑罚制度的研究,介绍了当时在轻罪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她认为笞刑和赎刑等制度在某些方面具有借鉴意义,但也要警惕自由裁量权过大带来的处罚失衡风险。段园园同学的发言围绕“双升双降”这一刑罚概念,简要提出了其中的一些理论疑问,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加深理解。
在学生们发言结束后,蔡军老师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发言。他首先回顾了上次读书会的重点讨论内容,并特别提醒同学们,从上次讨论中涌现出的许多好观点可以作为将来论文的选题方向。他建议同学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以小见大”,从细小而具体的问题入手,逐步深入展开论述。
针对本次读书会,蔡军老师对同学们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大家在展示中能够围绕轻罪治理的关键点展开论述,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深度和思辨能力。然而,蔡老师也指出了此次读书会的一个不足之处:同学们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单一角度,缺乏相反观点的引入。他强调:“兼听则明”,学术研究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声音,而应通过对立观点的碰撞,找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答案。对于下次读书会的选题,蔡老师提出,除了聚焦某个主题外,还要主动寻找并分析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对立,这样才能提升大家的思辨能力。
此外,蔡军老师特别提醒,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不应仅限于学术论文的研究,名著经典的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他指出,名著中蕴含的深刻思考和历史视野能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角,进而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总结发言的最后,蔡军老师再次强调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的意义。他认为,通过这种学术活动,同学们可以不断提升论文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并为今后的论文选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读书报告会圆满结束,同学们对轻罪治理问题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前,10月13日下午两点到五点,蔡军教授指导的研究生新学期首次读书报告会在opta足球数据官网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对《刑法修正案(十二)》的理解与适用展开深入探讨。重点研究了如何理解和适用《刑法修正案(十二)》的立法规定,尤其是如何基于这些修改更为有效地预防与惩治腐败犯罪,如何让刑法更加公正地保护民营企业,以及如何在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与尊重企业自治之间找到平衡。在蔡军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刑法修正案(十二)》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